翟志军

为什么站会会成为形式

敏捷宣言的那些大叔 图截自:http://agilemanifesto.org/iso/zhchs/manifesto.html

最近,项目上遇到了以前我从来没有遇到的事情:10多个人一个团队(概念上的),要应对9个外部需求提出方;要维护超过10个子系统,这个“大系统”还是从另一个不愿意配合的团队接手过来的;项目管理者中,有倾向于敏捷的,也有倾向于瀑布的;最可怕的是这支团队完成组建才1个多月,只有3个人有站会经验,平均工作经验在7年以上😱。

所有的这些条件混合在一起,管理就变得异常复杂,困难。面对这样复杂的乱麻,谁都很难有勇气一刀切。

然而,事情还要做。比如站会。上周我自荐主持一次站会。说实在,那次站会是失败的,因为期间还是有两个人拿手机来刷。

有人拿手机出来刷,说明站会上的内容和他们无关,进一步说明站会是无效的。

但是,为什么呢?我会后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。

我想起自己一年多前,也是带团队从零开始实践敏捷开发。为什么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

突然,一个词蹦出来:共同语言!

站会成为形式的根本原因,就是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!。没有共同语言使站会沦为形式。

好,现在我必须解释两个问题:

  1. 为什么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导致站会成为形式?
  2. 为什么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?

我先解释为什么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,再解释为什么没有共同语言的团队站会是形式。

为什么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

团队的沟通模型

第一个使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的因素是:团队的沟通模型。

为了方便讨论,我们假设团队的沟通模型为: 项目管理A,对接需求方1、2、3,然后再将任务拆分给Q、W、E。项目管理B、C依此类推。

团队结构

这样的沟通模型下,为什么团队成员会没有共同语言?

在这样的沟通模型下,开发人员Q平时只与A沟通需求,尽管可能私底下与其他开发人员沟通一下实现,可以说,开发人员Q与项目管理A才会有共同语言。依此类推,每个开发人员只与他的直接上级有共同语言。

我的结论是:趋向于单向沟通的团队沟通模型决定团队成员之间没有共同语言。而且这种单向沟通的结构时间越长,团队成员之间共同语言就越少!现象是,同处一个团队,你不知道你隔壁坐的同学到底在做什么。

没有统一业务术语

第二个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的因素是:团队内部没有统一业务术语。

我们假设站会时,移动团队里的iOS、Anroid、H5三个小组一起参加同一个站会。而在站会时,iOS针对功能A使用了“激活”业务术语,而Android的同学对同一功能A却使用“上线”业务术语。

不统一业务术语不仅导致成员之间没有共同语言,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是:沟通效率低下。

为什么整个团队没有共同语言导致站会成为形式

其实道理很简单,你问问自己,你喜欢与自己有更多共同语言的人交谈,还是反之?这是人性!

站会时,我们更倾向于听我们关心的,和我们听得懂的。但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,所以,我们即不关心,也听不懂!

站会当然也就是形式而已。

怎么破?

这下肯定会有人问,那为什么要站会?取消不就可以了。问这样的人是因为不了解站会的本质:站会一种团队快速反馈的机制。

至于为什么需要快速反馈,很简单:(真正有效的)每日站会的团队可以每天根据站会内容(反馈)来对人员、需求、发布时间进行调整,调整的时间是以天计。而如果只有周会的团队,那么,这个团队调整的时间是以周计,那你觉得哪种团队面对变化时更敏捷,迅速?

说回来,如何让站会更有效,而不至于成为一种形式呢?

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一个主持人就能解决的。

剩下的先留给大家思考,我们下篇文章再讨论。

你也可以先读读我之前写过的文章:

End